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病情反复发作,揪出元凶是“心眼”太多

文/摄 心血管内科 林嘉隆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PFO(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未见异常,同时患者再发脑中风及其他动脉血管闭塞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这意味着我院正式开启了PFO诊断治疗的新篇章!
    两名老年男性患者因反复出现心慌、胸闷不适等情况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两名患者既往分别曾有过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超声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卵圆孔未闭、右向左中-大量分流”(经胸右心声学造影是我院心脏多功能检查中心继食道超声开展后又一成功的新技术项目)。因受该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严重下降,甚至有再发脑中风、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我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陈筱潮教授立即组织本科室专家团队进行病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行卵圆孔介入封堵术。经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谢育梅教授(国家卫健委先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导师)的指导及协助下,陈筱潮教授、林嘉隆主治医生为患者施行了PFO(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未见异常,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诊时表示症状缓解。经医生诊断,手术后,这两位患者再发脑中风及其他动脉血管闭塞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

    什么是卵圆孔?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出生后卵圆孔会自然闭合,左、右心房分隔开来。据统计估算,约1/4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由于卵圆孔未闭分流量不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微乎其微,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不会造成临床后果。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心肌梗塞、减压病等风险,较正常人群呈倍数增高,其致病作用引起了广大医学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经皮介入PFO封堵术)。该技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
    经皮介入PFO封堵术是从大腿根部腹股沟区穿刺股静脉,循人体自身大血管路径(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将封堵器送达并固定于未闭的卵圆孔处,PFO封堵术主体部分耗时约30-60分钟,术后仅在大腿根部留有针眼大小穿刺伤口,术后半年PFO平均闭合率可超过98%。
    经皮介入PFO封堵术是我院心血管内科继成功开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左心耳封堵术、无导线永久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手术后,再次成功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标志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的介入综合治疗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