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时
64岁的杨伯(化名)还不知道
藏在盆腔深处的髂动脉瘤
才是更危险的"隐形炸弹"
这种瘤体直径超3cm时,破裂风险飙升
近日
我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凭借精细操作
不仅精准排除危机
更成功保住了患者的髂动脉功能。
警惕!
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半年前杨伯查出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时,因无症状未引起重视。但郭友主任指出关键风险:"髂动脉瘤直径>3cm时,破裂风险高达30%-50%,远超同尺寸腹主动脉瘤! 它位置深、症状隐匿,一旦破裂,抢救时间更短、死亡率更高!"

杨伯的CT显示:双侧髂总动脉瘤直径已分别达33.2mm(右)、23mm(左),超过3cm危险阈值,且伴有夹层形成可能,必须立刻手术。
生死时速!
手术台上每一毫米的精细较量
术中,面对高龄、多病共存、血管条件差的挑战,介入团队制定了精细方案:
1. 保住功能:髂动脉负责盆腔脏器及下肢供血,传统手术常需牺牲分支血管;
2. 精准“排雷”:通过血管造影锁定腹主动脉瘤(伴血栓)、双侧髂动脉瘤位置;
3. 微创“拆弹”: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栓塞左侧髂内动脉防返流;
4. 疏通“生命线”:球囊扩张成形术改善下肢血流。

术后杨伯恢复良好,下肢转暖、足背动脉恢复搏动,5天后顺利出院。
专家提醒:
这些信号是血管在求救!郭友强调,血管瘤早期常无症状,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腹部有搏动性包块(如杨伯可自行触及);
下肢突发发凉、麻木、脉搏减弱;
难以解释的腰背痛、腹痛(可能是破裂前兆)。
预防关键
高血压患者务必规范服药、定期查体(尤其CTA血管成像),戒烟限酒,控制血脂血糖。50岁以上、有血管病家族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筛查。
延伸科普
Q:为何腹主动脉瘤这么危险?
A:它是人体最粗血管的“鼓包”,破裂后大出血可在几分钟内致命。早期干预(支架手术)成功率超95%,而破裂后抢救成功率不足50%!
Q:为何国产AEGIS-B支架更适合髂动脉瘤?
A:髂动脉多扭曲分叉,该支架一体式设计完美贴合解剖结构,2005年上市至今临床验证超18年,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Q:多发血管瘤能一次手术解决吗?
A:需分次处理,优先处理破裂风险最高的病灶(如腹主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杨伯的颅内动脉瘤此前已处理,本次手术聚焦的是腹部危机。(来源:介入血管外科 郭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