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广州市增城区医学会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2025年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广州东部免疫性皮肤病诊疗进展研讨会(基层大讲堂增城站)暨广州市增城区医学会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2型炎症皮肤病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基层学习班”在我院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聚焦“基层需求”与“学术前沿”,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专家作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皮肤科医生参与。
△会议现场
聚焦基层需求:
开幕致辞锚定“技术下沉”核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州市增城区医学会会长邢洲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他指出,基层是皮肤病防治的“前哨站”,但受技术、设备及培训资源所限,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免疫性皮肤病及2型炎症性皮肤病的规范诊疗率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院皮肤科已配备二氧化碳点阵激光、M22光子超光子治疗仪、黄金超声炮等先进设备,正通过技术升级,持续提升疾病诊疗水平。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更期待未来能构建起“三甲医院—基层医院”联动机制,通过病例共享、定期培训、专家下沉指导等方式,将先进技术与诊疗经验下沉到基层,逐步缩小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差距,让更多皮肤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切实造福区域内群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邢洲致辞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其林主任医师则结合基层临床痛点补充道:“2型炎症性皮肤病易反复、难根治,基层医生需重点掌握‘早期识别-规范用药-长期随访’全流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其林主任医师发言
学术干货密集:
从病例到技术,覆盖诊疗全场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负责人吴伟棋发言
随后,在我院皮肤科负责人吴伟棋、广东省水电医院科主任王俊杰、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苏淡彬的主持下,学术报告环节正式开启。
△广东省水电医院皮肤科主任王俊杰发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孙建方主任医师线上带来的“精彩病例分享”引发热烈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孙建方主任医师发言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邓列华主任医师为我们带来“甲肿瘤临床与病理”,介绍了甲肿瘤的分类、特征及治疗方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邓列华主任医师发言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其林主任医师介绍“化脓性汗腺炎诊疗新进展”,直击化脓性汗腺炎疾病负担重的痛点和精准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李其林主任医师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罗迪青主任医师介绍了白细胞介素17家族因子及其临床应用进展及JAKi抑制剂使用的最新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罗迪青主任医师发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彭学标主任医师带来”皮肤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详细介绍皮肤性红斑狼疮的分类、诊疗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彭学标发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韩凯关注到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负担沉重的现状,并围绕如何选择更优治疗方案作出了详细阐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韩凯发言
我院皮肤科卢秀仪医生作”科技赋能,焕启肌肤新生“学术报告,并分享我院皮肤科的目前光电仪器的原理以及治疗实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卢秀仪
最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卢镇宇医生针对“雄激素性脱发治疗进展及潜在治疗靶点”进行详细阐述,并从多个治疗方向介绍治疗雄性激素脱发的药物及方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卢镇宇医生发言
互动讨论升温:
临床“问计”,专家“开方”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谢新元、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苏淡彬、广州市开发区医院皮肤科罗泽宇医生围绕临床遇到的难题展开热烈讨论。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谢新元发言
△广州市开发区医院皮肤科罗泽宇医生发言
总结展望:
皮肤科医生携手,共推诊疗升级
我院皮肤科负责人吴伟棋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广州东部皮肤专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基层既是皮肤病防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最大潜力点”。吴伟棋呼吁,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发力,推动广州东部地区皮肤病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期待随着学术资源持续下沉与技术普及,未来东部皮肤病患者能享受到更精准、可及的诊疗服务。(来源:皮肤科 温柳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