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影像科 刘志锋
“请问是区人民医院吗,我们这有位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需要送贵院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6月10日中午12:14,我院急诊科接到基层医院来电,有一名患者5小时前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初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到消息后,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及影像中心绿色通道。
13:03,患者送达我院。神经内科负责人钟建斌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患者的发病时间已超过4.5小时溶栓时间窗,病情危及,需要马上送影像科做CT灌注成像检查(CTP)评估缺血半暗带(可挽救脑组织)。

13:14,影像科团队完成CTP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灌注减低,rCBF接近1,缺血半暗带达75.89%。CTP指标提示患者可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

13:34,患者开始接受rt-PA静脉溶栓。溶栓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言语不清症状明显改善,安全脱离生命危险,并转送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CT灌注成像成为超时静脉溶栓“大功臣”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费用高的“五高”特点。一旦发生脑卒中,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是决定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因素,每延误30分钟抢救,就有约12%的患者失去恢复机会。
超过治疗的黄金时间,需要借助CTP评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脑缺血时局部血流减少,而灌注的目的在于了解缺血的程度,量化分析单位组织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从而对缺血组织进行评价,快速指导临床及时治疗恢复脑部正常血供。

时间就是生命。从病人入院到CTP检查及静脉溶栓用药,仅历时30分钟,此类的情景经常在我院上演。
近年来,增城区组建了多个以我院为龙头的医联体中心(包括卒中中心、影像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创伤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等),其中卒中中心是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影像科、120急救中心、检验科、药学科、康复科等科室组建的多学科协作的“卒中救治团队”,24小时联动待命,创造“急性脑卒中50分钟黄金救治圈”,为卒中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
2020年,我院卒中中心获得国家脑防委“防治卒中中心”授牌,成为区内唯一一家进入广州市卒中急救地图的医院。今年5月,该中心获再次升级,成为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标志着我院脑血管病治疗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国家级专业机构的肯定和认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卒中的关键在于不吸烟,控制好血压、血糖,规律治疗心脏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